静压桩施工常见两种问题以及其解决办法

一、出现浮桩。

静压桩为挤土桩,在施工场地桩数量多,桩距如果控制不好时常导致后压的桩对已压的桩产生影响而产生浮桩,特别是短桩则非常容易形成所谓的吊脚桩。这种桩在做静载试验时,开始沉降较大且曲线较陡,但当桩头部深入到持力层,承载力又会有明显的加大导致沉降曲线趋于平缓,这是桩身上抬典型曲线图。浮桩除了会造成静载沉降偏大外,对桩而言可能导致桩尖脱空,同时很大程度增加了对四周桩的水平挤压力,很容易导致桩倾斜偏位。


解决方法:观察施工现场的浮桩状况可以在桩基施工时先打几根桩用来观测,桩的数量以及位置应具有代表性,打桩过程中可通过对观测桩的监测大致了解实际情况。在施工前合理安排压桩的先后顺序,单体建筑物一般要求先压场地中央的桩而后压周边的桩;先压持力层较深的桩而后压较浅的桩。多栋单体建筑应该分散来打,同时需要减轻单位时间沉桩数量。


静压桩施工现场图片


二、引孔压桩的问题

为了防止桩与桩之间的挤土效应过大或者是土质太硬而对压桩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施工中经常使用引孔压桩的方法 ,也就是先钻一个比管桩略小规格的直径钻孔,深度是桩长的(2/3~1)L,然后将管桩沿着钻孔压下去。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引孔应随引随压,中间间隔时间不宜大长否则会导致孔内积水,积水会软化桩端土,等到水消散后孔底会留有一些空隙;二是积水往桩外壁冒,减少了了桩的侧摩阻力。

 


相关案例